华为: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

华为: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

MPLS
介绍MPLS的定义、由来和作用。
定义
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(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)是一种IP(Internet Protocol)骨干网技术。MPLS在无连接的IP网络上引入面向连接的标签交换概念,将第三层路由技术和第二层交换技术相结合,充分发挥了IP路由的灵活性和二层交换的简捷性。
MPLS起源于IPv4(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),其核心技术可扩展到多种网络协议,包括IPv6(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)、IPX(Internet Packet Exchange)和CLNP(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)等。MPLS中的“Multiprotocol”指的就是支持多种网络协议。
由此可见,MPLS并不是一种业务或者应用,它实际上是一种隧道技术。这种技术不仅支持多种高层协议与业务,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。
目的
90年代中期,随着IP技术的快速发展,Internet数据海量增长。但由于硬件技术存在限制,基于最长匹配算法的IP技术必须使用软件查找路由,转发性能低下,因此IP技术的转发性能成为当时限制网络发展的瓶颈。
为了适应网络的发展,ATM(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)技术应运而生。ATM采用定长标签,并且只需要维护比路由表规模小得多的标签表,能够提供比IP路由方式高得多的转发性能。然而,ATM协议相对复杂,且ATM网络部署成本高,这使得ATM技术很难普及。
传统的IP技术简单,且部署成本低。如何结合IP与ATM的优点成为当时热门话题。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MPLS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。
MPLS最初是为了提高路由器的转发速度而提出的。与传统IP路由方式相比,它在数据转发时,只在网络边缘分析IP报文头,而不用在每一跳都分析IP报文头,节约了处理时间。
随着专用集成电路ASIC(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)技术的发展,路由查找速度已经不是阻碍网络发展的瓶颈。这使得MPLS在提高转发速度方面不再具备明显的优势。但是MPLS支持多层标签和转发平面面向连接的特性,使其在VPN(Virtual Private Network)、流量工程、QoS(Quality of Service)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。


MPLS基本结构
网络结构
MPLS网络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。MPLS基于标签进行转发,图1中进行MPLS标签交换和报文转发的网络设备称为标签交换路由器LSR(Label Switching Router);由LSR构成的网络区域称为MPLS域(MPLS Domain)。位于MPLS域边缘、连接其他网络的LSR称为边缘路由器LER(Label Edge Router),区域内部的LSR称为核心LSR(Core LSR)。

MPLS网络结构

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(图1)

IP报文进入MPLS网络时,MPLS入口的LER分析IP报文的内容并且为这些IP报文添加合适的标签,所有MPLS网络中的LSR根据标签转发数据。当该IP报文离开MPLS网络时,标签由出口LER弹出。
IP报文在MPLS网络中经过的路径称为标签交换路径LSP(Label Switched Path)。

LSP是一个单向路径,与数据流的方向一致。
如图1,LSP的入口LER称为入节点(Ingress);位于LSP中间的LSR称为中间节点(Transit);LSP的出口LER称为出节点(Egress)。一条LSP可以有0个、1个或多个中间节点,但有且只有一个入节点和一个出节点。
根据LSP的方向,MPLS报文由Ingress发往Egress,则Ingress是Transit的上游节点,Transit是Ingress的下游节点。同理,Transit是Egress上游节点,Egress是Transit的下游节点。
体系结构
MPLS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,它由控制平面(Control Plane)和转发平面(Forwarding Plane)组成。
MPLS体系结构

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(图2)

控制平面:负责产生和维护路由信息以及标签信息。
路由信息表RIB(Routing Information Base):由IP路由协议(IP Routing Protocol)生成,用于选择路由。
标签分发协议LDP(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):负责标签的分配、标签转发信息表的建立、标签交换路径的建立、拆除等工作。
标签信息表LIB(Label Information Base):由标签分发协议生成,用于管理标签信息。
转发平面:即数据平面(Data Plane),负责普通IP报文的转发以及带MPLS标签报文的转发。
转发信息表FIB(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):从RIB提取必要的路由信息生成,负责普通IP报文的转发。
标签转发信息表LFIB(Label 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):简称标签转发表,由标签分发协议在LSR上建立LFIB,负责带MPLS标签报文的转发。


MPLS标签
转发等价类
MPLS将具有相同特征的报文归为一类,称为转发等价类FEC(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)。属于相同FEC的报文在转发过程中被LSR以相同方式处理。
FEC可以根据源地址、目的地址、源端口、目的端口、VPN等要素进行划分。例如,在传统的采用最长匹配算法的IP转发中,到同一条路由的所有报文就是一个转发等价类。
标签
标签(Label)是一个短而定长的、只具有本地意义的标识符,用于唯一标识一个分组所属的FEC。在某些情况下,例如要进行负载分担,对应一个FEC可能会有多个入标签,但是一台设备上,一个标签只能代表一个FEC。
MPLS报文与普通的IP报文相比增加了MPLS标签信息,MPLS标签的长度为4个字节。MPLS标签封装在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,可以支持任意的链路层协议。MPLS标签的封装结构如图1所示。
MPLS标签封装结

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(图3)

标签共有4个字段:
    Label:20bit,标签值域。
    Exp:3bit,用于扩展。现在通常用做CoS(Class of Service),当设备阻塞时,优先发送优先级高的报文。
    S:1bit,栈底标识。MPLS支持多层标签,即标签嵌套。S值为1时表明为最底层标签。
    TTL:8bit,和IP报文中的TTL(Time To Live)意义相同。
标签栈(Label Stack)是指标签的排序集合。如图2所示,靠近二层首部的标签称为栈顶MPLS标签或外层MPLS标签(Outer MPLS label);靠近IP首部的标签称为栈底MPLS标签或内层MPLS标签(Inner MPLS label)。理论上,MPLS标签可以无限嵌套。目前MPLS标签嵌套主要应用在MPLS VPN、TE FRR(Traffic Engineering Fast ReRoute)中。
标签栈

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(图4)

标签空间
标签空间就是指标签的取值范围。标签空间划分如下:
    0~15:特殊标签。特殊标签的详细介绍请参见表1。
    16~1023:静态LSP和静态CR-LSP(Constraint-based Routed Label Switched Path)共享的标签空间。
    1024及以上:LDP、RSVP-TE(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-Traffic Engineering)、MP-BGP(MultiProtoco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)等动态信令协议的标签空间。

表1 特殊标签
标签值含义描述

0

IPv4 Explicit NULL Label

表示该标签必须被弹出(即标签被剥掉),且报文的转发必须基于IPv4。如果出节点分配给倒数第二跳节点的标签值为0,则倒数第二跳LSR需要将值为0的标签正常压入报文标签值顶部,转发给最后一跳。最后一跳发现报文携带的标签值为0,则将标签弹出。

1

Router Alert Label

只有出现在非栈底时才有效。类似于IP报文的“Router Alert Option”字段,节点收到Router Alert Label时,需要将其送往本地软件模块进一步处理。实际报文转发由下一层标签决定。如果报文需要继续转发,则节点需要将Router Alert Label压回标签栈顶。

2

IPv6 Explicit NULL Label

表示该标签必须被弹出,且报文的转发必须基于IPv6。如果出节点分配给倒数第二跳节点的标签值为2,则倒数第二跳节点需要将值为2的标签正常压入报文标签值顶部,转发给最后一跳。最后一跳发现报文携带的标签值为2,则直接将标签弹出。

3

Implicit NULL Label

倒数第二跳LSR进行标签交换时,如果发现交换后的标签值为3,则将标签弹出,并将报文发给最后一跳。最后一跳收到该报文直接进行IP转发或下一层标签转发。

4~13

保留

-

14

OAM Router Alert Label

MPLS OAM(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& Maintenance)通过发送OAM报文检测和通告LSP故障。OAM报文使用MPLS承载。OAM报文对于Transit LSR和倒数第二跳LSR(penultimate LSR)是透明的。

15

保留

-


LSP的建立
MPLS需要为报文事先分配好标签,建立一条LSP,才能进行报文转发。LSP分为静态LSP和动态LSP两种。
静态LSP的建立
静态LSP是用户通过手工为各个转发等价类分配标签而建立的。由于静态LSP各节点上不能相互感知到整个LSP的情况,因此静态LSP是一个本地的概念。
静态LSP不使用标签发布协议,不需要交互控制报文,因此消耗资源比较小,适用于拓扑结构简单并且稳定的小型网络。但通过静态方式分配标签建立的LSP不能根据网络拓扑变化动态调整,需要管理员干预。
动态LSP的建立
动态LSP的标签发布协议
动态LSP通过标签发布协议动态建立。标签发布协议是MPLS的控制协议(也可称为信令协议),负责FEC的分类、标签的分发以及LSP的建立和维护等一系列操作。

MPLS可以使用多种标签发布协议:
    LDP
    LDP(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)是专为标签发布而制定的协议。LDP根据IGP(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)、BGP(Border Gateway Protocol)路由信息通过逐跳方式建立LSP。
    LDP详细原理请参见MPLS LDP配置中的“原理描述”。
    RSVP-TE
    RSVP-TE(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Traffic Engineering)是对RSVP的扩展,用于建立基于约束的LSP。它拥有普通LDP LSP没有的功能,如发布带宽预留请求、带宽约束、链路颜色和显式路径等。
    RSVP-TE详细原理请参见MPLS TE配置中的“原理描述”。
    MP-BGP
    MP-BGP(Multiprotoco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)是在BGP协议基础上扩展的协议。MP-BGP支持为MPLS VPN业务中私网路由和跨域VPN的标签路由分配标签。
    MP-BGP详细原理请参见《NetEngine AR路由器 配置指南-IP路由》中的“BGP配置”。
动态LSP的基本建立过程
标签由下游LSR分配,按从下游到上游的方向分发。如图1,由下游LSR在IP路由表的基础上进行FEC的划分,并根据FEC分配标签,通告给上游的LSR,以便建立标签转发表和LSP。
动态LSP的基本建立过程

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(图5)

MPLS转发
MPLS基本转发过程
基本概念
在MPLS基本转发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如下:
标签操作类型包括标签压入(Push)、标签交换(Swap)和标签弹出(Pop),它们是标签转发的基本动作。
Push:当IP报文进入MPLS域时,MPLS边界设备在报文二层首部和IP首部之间插入一个新标签;或者MPLS中间设备根据需要,在标签栈顶增加一个新的标签(即标签嵌套封装)。
Swap:当报文在MPLS域内转发时,根据标签转发表,用下一跳分配的标签,替换MPLS报文的栈顶标签。
Pop:当报文离开MPLS域时,将MPLS报文的标签剥掉。

Penultimate /pəˈnʌltɪmət/ 倒数第二的

popping,凸出的,出现,爆开

hop,单脚跳,小鸟单脚跳

在最后一跳节点,标签已经没有使用价值。这种情况下,可以利用倒数第二跳弹出特性PHP(Penultimate Hop Popping),在倒数第二跳节点处将标签弹出,减少最后一跳的负担。最后一跳节点直接进行IP转发或者下一层标签转发。
    默认情况下,设备支持PHP特性,支持PHP的Egress节点分配给倒数第二跳节点的标签值为3。
基本转发过程
以支持PHP的LSP为例,说明MPLS基本转发过程。

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(图6)

如图1,MPLS标签已分发完成,建立了一条LSP,其目的地址为4.4.4.2/32。则MPLS基本转发过程如下:
    Ingress节点收到目的地址为4.4.4.2的IP报文,压入标签Z并转发。
    Transit节点收到该标签报文,进行标签交换,将标签Z换成标签Y。
    倒数第二跳Transit节点收到带标签Y的报文。因为Egress分给它的标签值为3,所以进行PHP操作,弹出标签Y并转发报文。从倒数第二跳转发给Egress的报文以IP报文形式传输。
    Egress节点收到该IP报文,将其转发给目的地4.4.4.2/32。

MPLS详细转发过程
基本概念
在MPLS详细转发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如下:
    Tunnel ID
    为了给使用隧道的上层应用(如VPN、路由管理)提供统一的接口,系统自动为隧道分配了一个ID,也称为Tunnel ID。该Tunnel ID的长度为32比特,只是本地有效。
    NHLFE
    下一跳标签转发表项NHLFE(Next Hop Label Forwarding Entry)用于指导MPLS报文的转发。
    NHLFE包括:Tunnel ID、出接口、下一跳、出标签、标签操作类型等信息。
    FEC到一组NHLFE的映射称为FTN(FEC-to-NHLFE)。通过查看FIB表中Tunnel ID值不为0x0的表项,能够获得FTN的详细信息。FTN只在Ingress存在。
    ILM
    入标签到一组下一跳标签转发表项的映射称为入标签映射ILM(Incoming Label Map)。
    ILM包括:Tunnel ID、入标签、入接口、标签操作类型等信息。
    ILM在Transit节点的作用是将标签和NHLFE绑定。通过标签索引ILM表,就相当于使用目的IP地址查询FIB,能够得到所有的标签转发信息。
详细转发过程
图2 MPLS详细转发过程

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(图7)

MPLS详细转发过程如图2所示。
当IP报文进入MPLS域时,首先查看FIB表,检查目的IP地址对应的Tunnel ID值是否为0x0。
    如果Tunnel ID值为0x0,则进入正常的IP转发流程。
    如果Tunnel ID值不为0x0,则进入MPLS转发流程。

在MPLS转发过程中,FIB、ILM和NHLFE表项是通过Tunnel ID关联的。
    Ingress的处理:通过查询FIB表和NHLFE表指导报文的转发。
        查看FIB表,根据目的IP地址找到对应的Tunnel ID。
        根据FIB表的Tunnel ID找到对应的NHLFE表项,将FIB表项和NHLFE表项关联起来。
        查看NHLFE表项,可以得到出接口、下一跳、出标签和标签操作类型。
        在IP报文中压入出标签,同时处理TTL,然后将封装好的MPLS报文发送给下一跳。

转发过程中对TTL的处理,请参见MPLS对TTL的处理。
    Transit的处理:通过查询ILM表和NHLFE表指导MPLS报文的转发。
        根据MPLS的标签值查看对应的ILM表,可以得到Tunnel ID。
        根据ILM表的Tunnel ID找到对应的NHLFE表项。
        查看NHLFE表项,可以得到出接口、下一跳、出标签和标签操作类型。
        MPLS报文的处理方式根据不同的标签值而不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标签值>=16,则用新标签替换MPLS报文中的旧标签,同时处理TTL,然后将替换完标签的MPLS报文发送给下一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标签值为3,则直接弹出标签,同时处理TTL,然后进行IP转发或下一层标签转发。

    Egress的处理:通过查询ILM表指导MPLS报文的转发或查询路由表指导IP报文转发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Egress收到IP报文,则查看路由表,进行IP转发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Egress收到MPLS报文,则查看ILM表获得标签操作类型,同时处理TTL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标签中的栈底标识S=1,表明该标签是栈底标签,直接进行IP转发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标签中的栈底标识S=0,表明还有下一层标签,继续进行下一层标签转发。

MPLS对TTL的处理
MPLS对TTL的处理包括MPLS对TTL的处理模式和ICMP响应报文这两个方面。
MPLS对TTL的处理模式
MPLS标签中包含一个8比特的TTL字段,其含义与IP头中的TTL域相同。MPLS对TTL的处理除了用于防止产生路由环路外,也用于实现Traceroute功能。
MPLS对TTL的处理模式包括:Uniform和Pipe。缺省情况下,MPLS对TTL的处理模式为Uniform。

    Uniform模式
    IP报文经过MPLS网络时,在入节点,IP TTL减1映射到MPLS TTL字段,此后报文在MPLS网络中按照标准的TTL处理方式处理。在出节点将MPLS TTL减1后映射到IP TTL字段。如图3所示。
    图3 Uniform模式下入方向TTL的处理

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(图8)

Pipe模式
在入节点,IP TTL值减1,MPLS TTL字段为固定值,此后报文在MPLS网络中按照标准的TTL处理方式处理。在出节点会将IP TTL字段的值减1。即IP分组经过MPLS网络时,无论经过多少跳,IP TTL只在入节点和出节点分别减1。如图4所示。
图4 Pipe模式下入方向TTL的处理

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(图9)

在MPLS VPN应用中,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,需要隐藏MPLS骨干网络的结构,这种情况下,对于私网报文,Ingress上使用Pipe模式。
ICMP响应报文
在MPLS网络中,当LSR收到TTL为1的含有标签的MPLS报文时,LSR生成ICMP的TTL超时消息。
LSR将TTL超时消息回应给报文发送者的方式有两种:
    如果LSR上存在到达报文发送者的路由,则可以通过IP路由,直接向发送者回应TTL超时消息。
    如果LSR上不存在到达报文发送者的路由,则ICMP响应报文将按照LSP继续传送,到达LSP出节点后,由Egress节点将该消息返回给发送者。
通常情况下,收到的MPLS报文只带一层标签时,LSR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回应TTL超时消息;收到的MPLS报文包含多层标签时,LSR采用第二种方式回应TTL超时消息。
但是,在MPLS VPN中,ASBR(Autonomous System Boundary Router,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)和HoVPN组网应用中的SPE(Superstratum PE or Service Provider-end PE,上层PE或运营商侧PE),接收到的承载VPN报文的MPLS报文可能只有一层标签,此时,这些设备上并不存在到达报文发送者的路由,则采用第二种方法回应TTL超时消息。


LSP连通性检测
介绍
在MPLS网络中,如果通过LSP转发数据失败,负责建立LSP的MPLS控制平面将无法检测到这种错误,加大了网络维护的难度。MPLS Ping/MPLS Tracert为用户提供了发现LSP错误、并及时定位失效节点的机制。
MPLS Ping主要用于检查LSP的连通性。MPLS Tracert在检查LSP的连通性的同时,还可以分析网络什么地方发生了故障。类似于普通IP的Ping/Tracert,MPLS Ping/MPLS Tracert使用MPLS回显请求(Echo Request)报文和MPLS回显应答(Echo Reply)报文检测LSP的可用性。这两种消息都以UDP报文格式发送,其中Echo Request的UDP端口号为3503,该端口号只有使能MPLS功能的设备才能识别。
MPLS Echo Request中携带需要检测的FEC信息,和其他属于此FEC的报文一样沿LSP发送,从而实现对LSP的检测。MPLS Echo Request报文通过MPLS转发给目的端,而MPLS Echo Reply报文则通过IP转发给源端。另外为了防止LSP断路时Echo Request进行IP转发,从而保证LSP的连通性测试,将Echo Request消息的IP头中目的地址设置为127.0.0.1/8(本机环回地址),IP头中的TTL值为1。
MPLS Ping
图1 MPLS网络

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(图10)

如图1,LSR_1上建立了一条目的地为LSR_4的LSP。从LSR_1对该LSP进行MPLS Ping时的处理如下:
    LSR_1查找该LSP是否存在(对于TE隧道,查找Tunnel接口是否存在且CR-LSP是否建立成功)。如果不存在,返回错误信息,停止Ping。如果存在,则继续进行以下操作。
    LSR_1构造MPLS Echo Request报文,IP头中的目的地址为127.0.0.1/8,IP头中的TTL值为1,同时将4.4.4.4填入Echo Request报文中的目的FEC中。然后查找相应的LSP,压入LSP的标签,将报文发送给LSR_2。
    中间节点LSR_2和LSR_3对MPLS Echo Request报文进行普通MPLS转发。如果中间节点MPLS转发失败,则中间节点返回带有错误码的MPLS Echo Reply报文。
    当MPLS转发路径无故障,则MPLS Echo Request报文到达LSP的出节点LSR_4。然后检查目的FEC中包含的目的地址4.4.4.4是否为自己的Loopback接口地址,以此来确认LSR_4是该FEC的真正出口后,返回正确的MPLS Echo Reply报文。至此整个MPLS Ping过程结束。

MPLS Tracert
如上图,从LSR_1对4.4.4.4/32进行MPLS Tracert时的处理如下:
    LSR_1检查LSP是否存在(对于TE隧道,查找Tunnel接口是否存在且CR-LSP是否建立成功)。如果不存在,返回错误信息,停止Tracert,否则继续进行如下处理。
    LSR_1构造MPLS Echo Request报文,IP头中的目的地址为127.0.0.1/8,同时将4.4.4.4填入MPLS Echo Request报文中的目的FEC中,然后查找相应的LSP,压入LSP的标签并且将MPLS TTL设置为1,将报文发送给LSR_2。此MPLS Echo Request报文中包含Downstream Mapping TLV(用来携带LSP在当前节点的下游信息,主要包括下一跳地址、出标签等)。
    LSR_2收到LSR_1发送来的报文后,将MPLS Echo Request中MPLS TTL减1为0后发现TTL超时,然后LSR_2需要检查是否存在该LSP,同时检查报文中Downstream Mapping TLV的下一跳地址、出标签是否正确,如果两项检查都正确,返回正确的MPLS Echo Reply报文,并且报文中必须携带LSR_2本身的包含下一跳和出标签的Downstream Mapping TLV给LSR_1。如果检查有不正确,则返回错误的MPLS Echo Reply报文。
    LSR_1收到正确的MPLS Echo Reply报文后再次发送MPLS Echo Request报文,报文的封装方式跟步骤2类似,只是将LSP标签的MPLS TTL设置为2,此时的MPLS Echo Request报文中的Downstream Mapping TLV是从MPLS Echo Reply报文中复制过来的。然后LSR_2收到该报文后进行普通MPLS转发。LSR_3收到此报文,标签的TTL超时,跟步骤3同样的处理方式后返回MPLS Echo Reply报文。
    LSR_1收到正确的MPLS Echo Reply报文后重复步骤4把LSP标签的MPLS TTL设置为3,复制Downstream Mapping TLV后发送MPLS Echo Request报文。LSR_2和LSR_3对该报文进行普通MPLS转发。LSR_4收到此报文,重复步骤3处理方式对报文进行处理,同时检查目的FEC中包含的目的IP 4.4.4.4为自己的Loopback接口地址,以此来发现已经是该LSP的出节点,因此返回不带下游信息的MPLS Echo Reply报文,至此整个MPLS Tracert过程结束。

通过上述步骤中返回携带下游信息的MPLS Echo Reply报文,在LSR_1上就获取了该LSP沿途每一个节点信息。


MPLS应用场景
    基于MPLS的VPN
    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
    
 基于MPLS的VPN
传统VPN一般是通过GRE(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)、L2TP(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)、PPTP(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)等隧道协议来实现私有网络间数据在公网上的传送,而MPLS LSP是通过标签交换形成的隧道,数据报文不再经过封装或者加密,因此,用MPLS实现VPN具有天然的优势。
基于MPLS的VPN可以创建一个安全性类似于FR(Frame Relay)网络的专用网。用户设备无需为VPN配置GRE、L2TP等隧道,网络时延被降到最低。
基于MPLS的VPN通过LSP将私有网络的不同分支联结起来,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,如图1所示。基于MPLS的VPN还支持对不同VPN间的互通控制。图1中:
    CE(Customer Edge)是用户边缘设备,可以是路由器,也可以是交换机或主机。
    PE(Provider Edge)是IP/MPLS骨干网的边缘设备。
    P(Provider)是IP/MPLS骨干网的骨干设备,不与CE直接相连。P设备只需要具备基本MPLS转发能力,不维护VPN信息。
图1 基于MPLS的VPN

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(图11)

基于MPLS的VPN具有以下特点:
    PE负责对VPN用户进行管理、建立各PE间LSP连接、同一VPN用户各分支间路由信息发布。
    PE之间发布VPN用户路由信息通常是用MP-BGP协议实现。
    支持不同分支间IP地址复用和不同VPN间互通。


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
传统的IP网络中,路由器选择最短的路径作为路由,不考虑带宽等因素。这样,即使某条路径发生拥塞,也不会将流量切换到其他的路径上。在网络流量比较小的情况下,这种问题不是很严重,但是随着Internet的发展,应用越来越广泛,传统的最短路径优先的路由的问题暴露无遗。
流量工程TE(Traffic Engineering)通过动态监控网络的流量和网络单元的负载,实时调整流量管理参数、路由参数和资源约束参数等,使网络运行状态迁移到理想状态,优化网络资源的使用,避免负载不均衡导致的拥塞。
为了在大型骨干网络中部署流量工程,必须采用一种可扩展性好、简单的解决方案。MPLS作为一种叠加模型,可以方便地在物理网络拓扑上建立一个虚拟拓扑,然后将流量映射到这个拓扑上。因此,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技术应运而生,即MPLS TE。
如图1所示,从LSR_1到LSR_7存在两条路径:LSR_1-LSR_2-LSR_3-LSR_6-LSR_7和LSR_1-LSR_2-LSR_4-LSR_5-LSR_6-LSR_7,前者的带宽为30M,后者的带宽为80M。流量工程可以根据带宽等因素合理地分配流量,从而有效地避免链路拥塞。例如,LSR_1到LSR_7存在两种业务,流量分别为30M和50M,流量工程可以把前者分配到带宽为30M的路径上,将后者分配到带宽为80M的路径上。
图1 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

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(图12)

MPLS TE通过建立经过指定路径的LSP进行资源预留,使网络流量绕开拥塞节点,达到平衡网络流量的目的。MPLS TE具备以下优势:
    在建立LSP隧道的过程中,可以预留资源,保证服务质量;
    LSP隧道有优先级、带宽等多种属性,可以方便地控制LSP隧道的行为;
    建立LSP隧道的负荷小,不会影响网络的正常业务;
    通过备份路径和快速重路由技术,在链路或节点失败的情况下提供保护。
正是这些优势,使得MPLS TE成为流量工程的最佳方案。通过MPLS TE技术,服务提供商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,提供多样化的服务,同时可以优化网络资源,进行科学的网络管理。


1、本站资源长期持续更新。
2、本资源基本为原创,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,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。
3、本站大部分文章的截图来源实验测试环境,请不要在生产环境中随意模仿,以免带来灾难性后果。

转载请保留出处:  www.zh-cjh.com珠海陈坚浩博客 » 华为: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的简介

作者: cjh


手机扫一扫,手机上查看此文章:

一切源于价值!

其他 模板文件不存在: ./template/plugins/comment/pc/index.htm

未雨绸缪、居安思危!

数据安全、有备无患!

注意操作、数据无价!

一切源于价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