拖延症:本想做某件事情,可看着看着,时间过去了1个小时,你依旧没有任何行动。

拖延症:本想做某件事情,可看着看着,时间过去了1个小时,你依旧没有任何行动。

陈:本来想做某件事情,因为这件事情太难了,或者太麻烦了,加上自己也有点疲劳,所以就一直在玩手机,没有去做。

这时候可以想想这件事情,如果先做哪一步,后做哪一步,好像也没有那么难。

如果自己就是没有行政,那就俯卧撑原则,做完20个俯卧撑后立马行动。



影响一个人产生拖延症行为的原因:

第一:一个人的惰性思维

当一个人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,一直紧绷着的时候,他往往更需要有休息的时间;一旦他有了休息的时间,就会想办法来弥补自己这么长时间以来的辛苦,即便手头里还有需要完成的工作。

而这种惰性思维,本质上是建立在高压之后的放松心理上。

而也有一些人是,习惯性懒惰,他们不愿意第一时间开始做某件事情,一定要等到这件事快到约定日期时才着手去做。


第二:环境对一个人行动力也有影响

在学生时代,经常听到这样的话:学习氛围很重要,学习的环境也很重要;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,周围是什么环境,你就会变成什么样子。

如果你周围生活的环境,工作的环境很安静,并且大家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;在这种环境下,你不会让自己有太多拖延的时间。

大家都在做,只有你不做,你的心中也是无法接受的。

这就是环境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。


拖延症会对一个人造成哪些影响?


第一:期待值越高,失望也越多


那些拖延症比较严重的人,还总喜欢暗自下决心:我一定要完成某件事,我一定要在什么时间内完成。


可每一次定下来的目标,没有一次如约顺利完成过。


在这样的期待与失望的落差下,这个人就会变得愈发焦虑;期待越多,最后却总是失望。


久而久之,这个人的自信心会降低,今后做别的事情时,依旧会有拖延的现象。


第二:降低工作效率,造成情绪不稳定

当你长时间处于拖延的状态下,你的工作无疑是受到影响的;而工作没有完成,你的情绪会变得焦虑;长时间的焦虑状态下,你就养成了习惯性情绪不稳定。

越是拖延,你的生活和工作就越是糟糕;并且,拖延症时间久了,还会引起一个人内心中潜在的抑郁症。


第三:让你陷入无限循环的死胡同

拖延症,其实就是一个死循环。

你的心里面有两个声音,一个在告诉你:我不要拖延,我要赶紧忙完手头的事情,然后再修修。

另一个声音告诉你:没关系,就玩一会儿,反正任务那么轻松,很快就完成了。

越是沉迷拖延,这两种对立的声音在你脑海中就越是深刻;时间久了,你自己就混淆了真实想法。


改掉拖延症,其实很简单

第一:将大的目标分成小目标逐个完成

回到“蔡格尼克效应”,如果一张空白的纸上有半个圆形,你会不会下意识地将这个圆形补充完整?

面对工作任务时,同样可以用这个办法。

将你的工作分成多个小目标,先完成一个目标,休息1分钟,然后接着忙下一个目标;当你养成了这种习惯,再将这个任务连贯起来去完成。

就像你锻炼健身一样,每一组运动中间都要间隔几十秒或者1分钟的休息时间,这是一个道理。

就像切蛋糕一样,将大的目标分成可以很快完成的小目标,你才会感到更轻松。


第二:五秒钟原则

举个例子:

你特别困,但是闹钟响了,你该起床收拾一下去上班了;可这个时候,拖延症和惰性让你不愿意离开温暖舒适的床铺。

这个时候,你在心中默念5个数字,并且心中不断暗示自己:读完5个数字后,我立马起床。

不仅仅是生活中,工作中的很多事情,都可以用这个五秒钟原则。

当你不想做,感到自己在拖延的时候,不妨试着默念几个数字;这种行为,能够为你起到“外力”的作用。

第三:努力培养你的“微习惯”

什么是微习惯呢?就是让你每天都可以抽出一会儿时间很轻松完成的事情。

比如:每天做20个俯卧撑,随便怎么做,但一定要保持每天20个数量。

当你养成了这样的习惯,就会影响到你生活中各个角落。

每完成一个微习惯后,人的内心会逐渐培养出自信心,而自信则是对抗拖延最有效的办法。




1、本站资源长期持续更新。
2、本资源基本为原创,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,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。
3、本站大部分文章的截图来源实验测试环境,请不要在生产环境中随意模仿,以免带来灾难性后果。

转载请保留出处:  www.zh-cjh.com珠海陈坚浩博客 » 拖延症:本想做某件事情,可看着看着,时间过去了1个小时,你依旧没有任何行动。

作者: cjh


手机扫一扫,手机上查看此文章:

一切源于价值!

其他 模板文件不存在: ./template/plugins/comment/pc/index.htm

未雨绸缪、居安思危!

数据安全、有备无患!

注意操作、数据无价!

一切源于价值!